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性科技期刊(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
详细信息- 2025年 第5期 目录、封面、封底
- 2025.18(5):-[摘要](72)[PDF](107)
-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激素补充治疗的相关问题
- 谭容容,吴 洁
- 2025.18(5):471-475[摘要](100)[PDF](166)
- 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最新中外相关指南解读
- 黄菲玲,陈 蓉
- 2025.18(5):476-480[摘要](124)[PDF](156)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 丁蕾蕾,田秦杰
- 2025.18(5):481-485[摘要](160)[PDF](148)
-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 杨 欣
- 2025.18(5):486-490[摘要](139)[PDF](119)
-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陈 尧1,王增应2,王雨濛2,夏百荣1,2
- 2025.18(5):491-495[摘要](82)[PDF](123)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激素补充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疗效研究
- 万 仑,宗楚君,詹育成,李成龙
- 2025.18(5):496-501[摘要](90)[PDF](90)
- 中国女性常用更年期量表的相关性分析
- 杨灵津,唐瑞怡,陈 蓉
- 2025.18(5):502-507[摘要](84)[PDF](92)
- 烯丙雌醇治疗育龄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贾秋成,魏炜炜,陈继明,虞 意,陈婉莹,刘 驰,曹 颖,薛文芃,邢庭玮,刘俊玲,闵逸飞
- 2025.18(5):508-512[摘要](115)[PDF](293)
- 抗肿瘤天然产物Garcinone E抑制卵巢癌细胞自噬流的机制研究
- 孙雪梅1,雷顺媚1,王春来1,戴怡萍1,韦 丹1,尹富强2,刘 夏1
- 2025.18(5):513-519[摘要](72)[PDF](82)
- 免组织粉碎器的经尿道1 470 nm波长激光前列腺小块切除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 李湘平1,陶映旭1,邓吉旺1,李国邦1,钟瑞娟2,温星桥1
- 2025.18(5):520-524[摘要](77)[PDF](57)
- 阴道菌群失调与宫腔粘连的关联性研究
- 沈荣炅1,2,范洁茹1,黄 欢1,赵行平1,舒常发1,王海燕1
- 2025.18(5):525-531[摘要](75)[PDF](78)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经直疝三角途径的腹腔镜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的效果
- 曹庆伟1,2,王 倩3,杨槟伊1,鹿洪亭1
- 2025.18(5):532-537[摘要](174)[PDF](70)
- 三种透析模式对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相关中、大分子物质清除效果比较
- 高秀梅1,张 萍1,王淑春1,陈亚巍1,刘 萍2
- 2025.18(5):538-543[摘要](74)[PDF](57)
- 脉冲射频联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 常新东1,2,唐 明1,王溢文1,钱陈慧钰3,潘升权1,殷世武1
- 2025.18(5):544-549[摘要](72)[PDF](73)
- 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炎症因子水平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王吉祝1,张文龙2,王志峰1,张智燕3
- 2025.18(5):550-554[摘要](73)[PDF](77)
- 粪便钙卫蛋白辅助诊断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 王文妤1,2,刘莲花2,吴 颖3,4,滕 腾5,6,邓朝晖1
- 2025.18(5):555-559[摘要](85)[PDF](62)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刘 霞1,黄永塔1,罗 裕2,郭文文1,莫祥兰1
- 2025.18(5):560-564[摘要](79)[PDF](61)
- 桂林市某医院腹泻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及耐药情况分析
- 秦文珍1,刘志冰2,叶燕珍1,梁 勇2,马 丽1,唐国荣2
- 2025.18(5):565-569[摘要](80)[PDF](69)
- 以远处骨转移为首要表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
- 欧 洲1,章双艳1,马丙娥1,曾 铮2,王建华1
- 2025.18(5):570-572[摘要](89)[PDF](103)
- 纳米孔测序快速诊断豚鼠耳炎诺卡菌肺炎一例
- 宋 畅,赵春艳,黄爱春,朱庆东
- 2025.18(5):573-575[摘要](71)[PDF](60)
- IL-1β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刘红杰,刘军麟
- 2025.18(5):576-579[摘要](75)[PDF](69)
- 伴TP53基因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向白血病转化的研究进展
- 包晓景1,黄 健2
- 2025.18(5):580-584[摘要](64)[PDF](67)
- 氧化应激在类风湿关节炎与抑郁症共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程芳芳1,易梦琳1,王婷婷2,吴建红2
- 2025.18(5):585-588[摘要](92)[PDF](76)
本期目录
述评
指南与共识解读
妇科内分泌疾病专题
论著
病例报告
新进展综述
- 2025年 第5期 目录、封面、封底
- 2025  .  18(5):    -
    [摘要](72)     [PDF](107) 述评
-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激素补充治疗的相关问题
- 谭容容,吴 洁
- [摘要] 妇科恶性肿瘤不仅发病率较高,而且呈年轻化趋势,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且女性肿瘤幸存者绝经的中位年龄为44岁,明显早于正常女性的自然绝经年龄。值得重视的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正经历癌症治疗后所引起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或早绝经导致的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鉴于大部分有绝经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未能获得有效的治疗,该文将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的激素补充治疗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为临床医师处理此类问题提供帮助。
- 2025  .  18(5):    471-475
    [摘要](100)     [PDF](166) 指南与共识解读
- 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最新中外相关指南解读
- 黄菲玲,陈 蓉
- [摘要] 绝经是卵巢功能衰竭的标志性事件。卵巢功能衰竭过程中,雌激素水平的波动性下降及缺乏会导致一系列的绝经相关症状,并增加许多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对女性的长期健康风险及生活质量影响重大。绝经管理需在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同时预防远期慢性疾病。2023—202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国际绝经学会(IMS)相继发布了《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FIGO立场声明:如何为绝经女性阐述绝经激素治疗的利弊》《IMS关于绝经和绝经激素治疗核心争议的2024白皮书》3篇关于绝经管理和绝经激素治疗的重要文献。该文就上述3篇文献的核心要点进行综合解读,以期帮助临床医师了解学科进展,更好地管理和防治绝经相关症状及疾病。
- 2025  .  18(5):    476-480
    [摘要](124)     [PDF](156)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 丁蕾蕾,田秦杰
- [摘要] 目前,以胰岛素抵抗(IR)为中心的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IR在PCOS的诊治中愈发受到重视。但对于PCOS合并IR的诊断与治疗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共识,2024年《生殖医学杂志》发布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诊治专家共识》填补了这一空白。该指南就IR对PCOS的影响、IR的评估与诊断以及PCOS合并IR的治疗进行了归纳及更新,为PCOS合并IR的诊断筛查和治疗管理提供了相关建议。文章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诊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进行详细解读,以期提高PCOS合并IR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 2025  .  18(5):    481-485
    [摘要](160)     [PDF](148) -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 杨 欣
- [摘要]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AUB)以排卵功能障碍所致AUB(AUB-O)及凝血相关疾病所致AUB(AUB-C)最为常见。青春期AUB的出血模式主要为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月经过多(HMB)、经间期出血及无月经。《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相关问题专家共识》强调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对AUB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对急性HMB的青春期女性,应及时、准确判断出血严重程度及生命体征,进行分级处理,评估应包括失血导致的贫血程度、血清铁蛋白水平、是否存在内分泌紊乱及凝血功能异常。对于急性HMB的青春期女性首要治疗方法包括短效口服避孕药及孕激素为主的药物紧急止血,但对于足量、规范用药治疗失败的部分难治性AUB患者,可以予手术治疗或子宫内膜病理评估。鉴于青春期AUB-O患者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AUB-C患者长期存在HMB,均需要在急性期止血后维持用药以长期管理月经,避免异常出血的反复发作,并注意随访和监测。
- 2025  .  18(5):    486-490
    [摘要](139)     [PDF](119) -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陈 尧1,王增应2,王雨濛2,夏百荣1,2
- [摘要]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晚期及复发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下降,传统的系统治疗包括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约90%的子宫内膜癌呈激素受体阳性。对于进展缓慢的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是首选的系统治疗方案。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学组组织编写了《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从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内分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推荐,旨在规范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实践。
- 2025  .  18(5):    491-495
    [摘要](82)     [PDF](123) 妇科内分泌疾病专题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激素补充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疗效研究
- 万 仑,宗楚君,詹育成,李成龙
-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激素补充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PI)的疗效。方法 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收治的90例P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激素补充治疗,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GB治疗,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GB联合激素补充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质量评定量表(MENQOL)评分、性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和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结果 C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A组(50.00%)和B组(73.33%),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PSQI评分、ISI评分及MENQOL评分低于A组和B组,B组PSQI评分、ISI评分及MENQOL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A组和B组,雌二醇、5-羟色胺及多巴胺水平高于A组和B组;B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A组,雌二醇、5-羟色胺及多巴胺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GB联合激素补充治疗能够提高PI患者疗效,改善失眠症状及生活质量,调节性激素及神经递质水平。
- 2025  .  18(5):    496-501
    [摘要](90)     [PDF](90) - 中国女性常用更年期量表的相关性分析
- 杨灵津,唐瑞怡,陈 蓉
- [摘要] 目的 分析4种中国女性常用更年期量表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12月就诊于中国多个地区27家医院的13 498例更年期女性的电子问卷数据,问卷包括了改良Kupperman评分(mKI)、绝经特异生存质量量表(MENQOL)、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上述4种量表用于评估更年期相关症状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其中MENQOL包含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社会状态、生理状态、性生活4个领域;HADS分为焦虑量表(HADS-A)和抑郁量表(HADS-D)。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年龄为52岁,mKI总分与MENQOL各领域得分呈中至强相关(rs分别为0.659、0.632、0.686、0.512),判断症状有无的一致性中等(Kappa分别为0.350、0.330、0.217、0.283),P均<0.001。mKI与HADS子量表呈弱至中等相关(rs分别为0.531、0.363),MENQOL心理社会状态得分与HADS子量表呈中至强相关(rs分别为0.665、0.479),P均<0.01,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差(mKI与HADS子量表的Kappa分别为0.094、0.083;MENQOL心理社会状态与HADS子量表的Kappa分别为0.053、0.041,P均<0.001)。mKI总分和MENQOL生理状态得分与PSQI得分呈强相关(rs分别为0.634、0.593,P<0.01),mKI总分与PSQI评价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306,P<0.01),MENQOL生理状态与PSQI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074,P<0.001)。结论 临床应视具体情况选用和组合适当的问卷,mKI和MENQOL相关性较强;情绪困扰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HADS评估。
- 2025  .  18(5):    502-507
    [摘要](84)     [PDF](92) - 烯丙雌醇治疗育龄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贾秋成,魏炜炜,陈继明,虞 意,陈婉莹,刘 驰,曹 颖,薛文芃,邢庭玮,刘俊玲,闵逸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烯丙雌醇治疗育龄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207例育龄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117例。观察组于月经第15天开始口服烯丙雌醇5 mg,2次/d,持续口服给药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于月经第15天开始口服地屈孕酮10 mg,2次/d,持续口服给药14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月经量[采用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进行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1.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BAC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8/9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6/1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烯丙雌醇在治疗育龄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与地屈孕酮有相似的疗效,且在短疗程临床用药有较好的安全性。
- 2025  .  18(5):    508-512
    [摘要](115)     [PDF](293) 论著
- 抗肿瘤天然产物Garcinone E抑制卵巢癌细胞自噬流的机制研究
- 孙雪梅1,雷顺媚1,王春来1,戴怡萍1,韦 丹1,尹富强2,刘 夏1
- [摘要] 目的 探讨抗肿瘤天然产物Garcinone E对卵巢癌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卵巢癌细胞HeyA8和SKOV3进行实验。以不同浓度Garcinone E对卵巢癌细胞进行干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通过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实验检测细胞自噬小体形成情况。构建稳定表达stubRFP-sensGFP-LC3慢病毒的HeyA8细胞和SKOV3细胞,检测细胞自噬流变化。通过溶酶体染色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溶酶体与sensGFP-LC3共定位情况。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蛋白激酶B(Akt)、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和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Garcinone E干预后,卵巢癌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其对HeyA8细胞、SKOV3细胞的半数抑制量(IC50)分别为5.93 μmol/L、8.14 μmol/L。MDC染色实验发现,经Garcinone E干预后,卵巢癌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增加。荧光显微镜下发现Garcinone E阻断稳定转染stubRFP-sensGFP-LC3慢病毒的HeyA8细胞和SKOV3细胞的自噬流。溶酶体染色实验结果显示Garcinone E阻断了自噬小体与溶酶体的结合。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Garcinone E干预可上调卵巢癌细胞LC3B、p62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下调Akt、CDK4和CDK7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Garcinone E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自噬流,阻滞细胞周期,具有抗卵巢癌的作用,有作为卵巢癌化疗药物研发先导药物的潜力。
- 2025  .  18(5):    513-519
    [摘要](72)     [PDF](82) - 免组织粉碎器的经尿道1 470 nm波长激光前列腺小块切除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 李湘平1,陶映旭1,邓吉旺1,李国邦1,钟瑞娟2,温星桥1
- [摘要] 目的 观察免组织粉碎器的经尿道1 470 nm波长激光(简称“1470激光”)前列腺小块切除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危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行免组织粉碎器的经尿道1470激光前列腺小块切除术,50例)和对照组(行搭配组织粉碎器的经尿道1470激光前列腺剜除术,5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冲洗液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管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IPSS、QOL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IP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尿道狭窄1例(2.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P=0.277)。结论 免组织粉碎器的经尿道1470激光前列腺小块切除术治疗高危BPH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手术流程简化,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 2025  .  18(5):    520-524
    [摘要](77)     [PDF](57) - 阴道菌群失调与宫腔粘连的关联性研究
- 沈荣炅1,2,范洁茹1,黄 欢1,赵行平1,舒常发1,王海燕1
- [摘要] 目的 探讨阴道菌群失调与宫腔粘连(IUA)的关联性。方法 招募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治疗的IUA患者30例作为IUA组,另选择同期经宫腔镜检查确定无IUA的健康女性3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无菌拭子采集阴道中段分泌物样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16S rRNA基因的可变区进行扩增,并在MiSeq Illumina测序平台上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处理测序数据并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等。结果 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IUA组的菌种多样性低于对照组,等级-丰度分布曲线提示对照组阴道中段菌群丰度更高,物种分布更均匀。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IUA组的Chao指数、ACE指数、谱系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和观测物种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UA组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放线菌、拟杆菌、变形杆菌、梭杆菌、扁形菌门、疣微生物、糖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UA组中乳酸杆菌原噬菌体Lj928、肺炎克雷伯菌、罗斯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阴道阿托波菌、双歧杆菌、假单胞菌、普雷沃菌、维氏气单胞菌、厦门希瓦菌、产黑素拟杆菌、卟啉单胞菌、考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UA患者阴道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显著下降,这可能是IUA发生的机制之一。改善阴道菌群失调可能有助于IUA的预防和治疗。
- 2025  .  18(5):    525-531
    [摘要](75)     [PDF](78)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经直疝三角途径的腹腔镜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的效果
- 曹庆伟1,2,王 倩3,杨槟伊1,鹿洪亭1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直疝三角途径的腹腔镜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的效果。方法 招募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治疗的高位隐睾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经直疝三角途径的腹腔镜睾丸引降固定术)和观察组(接受经直疝三角途径的腹腔镜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各10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1例,最终纳入89例;观察组脱落2例,最终纳入9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行1∶1匹配,最终有75对患儿成功匹配。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睾丸体积、性激素水平、睾丸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睾丸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且两组间睾丸体积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下降,睾酮(T)、抗米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8.00%和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直疝三角途径的腹腔镜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安全、有效。
- 2025  .  18(5):    532-537
    [摘要](174)     [PDF](70) - 三种透析模式对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相关中、大分子物质清除效果比较
- 高秀梅1,张 萍1,王淑春1,陈亚巍1,刘 萍2
- [摘要] 目的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维持性血液透析(CHD)对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相关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方法 招募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收治的、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100例。患者肾功能相关中、大分子物质持续高水平,经充分告知患者病情后,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CHD组(33例)、HDF组(33例)和HFHD组(34例)。比较三组调整透析模式前及调整透析模式后6个月的肾功能相关小分子物质(肌酐、尿素氮、磷)、肾功能相关中、大分子物质(白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硫氧还蛋白)的水平,并记录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调整透析模式后,三组肌酐、尿素氮、磷水平显著低于调整前(P<0.05),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透析模式后,三组白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硫氧还蛋白水平较调整前显著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较调整前显著降低(P<0.05)。HDF组调整透析模式后的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CHD组和HFHD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硫氧还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HD组和HFHD组(P<0.05),三组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DF组和HFHD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8.18%、12.12%和1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8,P=0.788)。结论 HFHD、HDF、CHD三种透析中以HDF在清除肾功能相关中、大分子物质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方面的效果最佳,且安全性良好。
- 2025  .  18(5):    538-543
    [摘要](74)     [PDF](57) - 脉冲射频联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 常新东1,2,唐 明1,王溢文1,钱陈慧钰3,潘升权1,殷世武1
- [摘要] 目的 观察脉冲射频(PRF)联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HN)的效果。方法 招募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收治的AHN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PRF联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1次/d,共7 d),对照组接受PRF联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治疗。予患者口服曲马多缓释片,100 mg/次,1次/12 h;如患者疼痛降低为轻度,则改为50 mg/次,1次/12 h;当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则停止用药。比较两组入院时(T0)、术后3 d(T1)、术后1周(T2)、术后1个月(T3)及术后3个月(T4)的VAS评分、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分[包括医院焦虑量表(HA)评分和医院抑郁量表(HD)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T0~T2)曲马多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PSQ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T3、T4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T4时间点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HA评分、HD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曲马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T3时间点PHN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时间点PHN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67% vs 10.00%; χ2=2.783,P=0.095)。结论 PRF联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治疗AHN安全有效,并可降低PHN发生风险。
- 2025  .  18(5):    544-549
    [摘要](72)     [PDF](73) - 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炎症因子水平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王吉祝1,张文龙2,王志峰1,张智燕3
- [摘要] 目的 分析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炎症因子水平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招募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分别于术后第1周、第3周、第5周向膝关节腔内注射10 mL PRP,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周、第3周、第5周向膝关节腔内注射10 m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3周(注射PRP/生理盐水之前)、第5周(注射PRP/生理盐水之前)、第7周采集患者膝关节液,检测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于术后第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第3周、第5周、第7周观察组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第3周相比,观察组术后第5周、第7周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7周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在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6个方面的评分以及HSS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腔内注射PRP可降低膝关节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
- 2025  .  18(5):    550-554
    [摘要](73)     [PDF](77) - 粪便钙卫蛋白辅助诊断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 王文妤1,2,刘莲花2,吴 颖3,4,滕 腾5,6,邓朝晖1
- [摘要] 目的 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P)辅助诊断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消化科的1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组(66例)和功能性胃肠病组(99例)。采集粪便标本行FCP检测,比较组间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CP诊断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的效能。结果 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组FCP水平[78.38(16.64,175.70)μg/g]高于功能性胃肠病组[14.90(5.00,33.76)μg/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30,P<0.001)。FCP可辅助诊断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AUC(95%CI)=0.74(0.66~0.82),P<0.001],最佳截断值为96.32 μg/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0%和91.90%。结论 FCP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指标,对辅助诊断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有临床价值。
- 2025  .  18(5):    555-559
    [摘要](85)     [PDF](62)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刘 霞1,黄永塔1,罗 裕2,郭文文1,莫祥兰1
- [摘要] 目的 对5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ANK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胞浆CD3、CD45RO、CD56、粒酶B(granzyme B)、T细胞胞浆内抗原-1(TIA-1)、CD4、CD5、CD8、CD20、髓过氧化物酶(MPO)、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Ki-67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编码的小RNA(EBER)的表达。结果 5例ANKL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16~85岁。患者表现为高热(5/5),伴有肝脾肿大(3/5)、乳酸脱氢酶升高(5/5)、外周全血细胞减少(5/5)、凝血功能障碍(5/5)等。骨髓活检可见肿瘤细胞呈间质性或灶片状浸润,细胞体积中等大小,细胞多形性,有细胞凋亡及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示胞浆CD3、CD45RO、CD56、granzyme B、TIA-1阳性,CD4、CD5、CD8、CD20、MPO、E-cadherin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80%。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EBER阳性。1例行化疗,生存期3个月;4例放弃治疗,生存期1~3个月。结论 ANKL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NK细胞肿瘤,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病程发展快速,需与其他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鉴别诊断。
- 2025  .  18(5):    560-564
    [摘要](79)     [PDF](61) - 桂林市某医院腹泻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及耐药情况分析
- 秦文珍1,刘志冰2,叶燕珍1,梁 勇2,马 丽1,唐国荣2
- [摘要] 目的 分析桂林市某医院腹泻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病原学与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门诊收治的0~14岁腹泻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793例,进行大肠埃希菌分离培养。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以判定不同的DEC致病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0类1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793例粪便标本检出DEC 49例(6.18%),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占比最高(24例,48.94%),其次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23例,46.94%)。检出1例携带stx2f基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或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EHEC/STEC)和1例同时携带stIa、stIb基因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未检出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49例DEC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59.18%),其次为头孢唑林(36.73%),所有菌株均对美罗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及黏菌素敏感,40.82%的菌株对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结论 DEC是桂林市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以EAEC和EPEC为主,菌株耐药率较高,应重视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2025  .  18(5):    565-569
    [摘要](80)     [PDF](69) 病例报告
- 以远处骨转移为首要表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
- 欧 洲1,章双艳1,马丙娥1,曾 铮2,王建华1
- [摘要] 该文报道了以远处骨转移为首要表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一例。
- 2025  .  18(5):    570-572
    [摘要](89)     [PDF](103) - 纳米孔测序快速诊断豚鼠耳炎诺卡菌肺炎一例
- 宋 畅,赵春艳,黄爱春,朱庆东
- [摘要] 该文报道了纳米孔测序快速诊断豚鼠耳炎诺卡菌肺炎一例。
- 2025  .  18(5):    573-575
    [摘要](71)     [PDF](60) 新进展综述
- IL-1β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刘红杰,刘军麟
-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免疫异常在其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较强的促炎作用。在银屑病皮损中,IL-1β表达显著升高,且在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IL-1β的基因多态性会影响其转录与表达,并与银屑病密切相关。该文对IL-1β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2025  .  18(5):    576-579
    [摘要](75)     [PDF](69) - 伴TP53基因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向白血病转化的研究进展
- 包晓景1,黄 健2
- [摘要] 伴TP53基因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向白血病转化的风险较高,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表现出反复的拷贝数变异和DNA损伤特征,且在JAK2V617F突变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红系偏倚分化。研究表明,巨核-红祖细胞中BMP2/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及CEBPA/GATA1表达比例的改变是其重要的分子机制。TP53基因的完全失活及达到一定的突变负荷是其发生白血病转化的必要条件。慢性炎症和免疫逃逸可能是伴TP53基因突变细胞获得优势克隆的关键驱动因素。该文对伴TP53基因突变的MPNs向白血病转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2025  .  18(5):    580-584
    [摘要](64)     [PDF](67) - 氧化应激在类风湿关节炎与抑郁症共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程芳芳1,易梦琳1,王婷婷2,吴建红2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A)与抑郁症在临床上常常共病,二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活性氧(ROS)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过度积累与机体抗氧化能力不足之间的失衡,这种失衡可导致组织损伤并引发疾病。氧化应激在RA及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对氧化应激在RA与抑郁症共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2025  .  18(5):    585-588
    [摘要](92)     [PDF](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