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由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性科技期刊(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
详细信息- 2023年 第10期 目录、封面、封底
- 2023.16(10):-[摘要](193)[PDF](462)
- 重视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 陈忠华
- 2023.16(10):987-989[摘要](163)[PDF](541)
- 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的研究进展
- 赖彦华,李甲志,杨建荣
- 2023.16(10):990-994[摘要](157)[PDF](510)
- 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 郭晓红,李 宁,王明君,郭文萍,宁 媛,卫 芬,吕广娜,韩雪鸿,张嘉璐,李晞璠,杨锦慧,霍雨薇,成 龙
- 2023.16(10):995-1001[摘要](156)[PDF](456)
- 新冠灭活疫苗预防肾移植受者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临床分析
- 李甲志,罗梅萱,邓瑞桦,庞飞雄,曹佩华,黄宝玥,赖彦华
- 2023.16(10):1002-1005[摘要](134)[PDF](481)
- Paxlovid用于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单中心疗效分析
- 叶俊生,林芬望,解俊杰,舒 文,于立新
- 2023.16(10):1006-1010[摘要](144)[PDF](444)
- 阿兹夫定治疗肾移植受者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杨 猛,赵洪雯,徐泽良,罗 新,杨筱筱,肖东凯,周 强,李有赞,秦文瀚,徐小松
- 2023.16(10):1011-1015[摘要](134)[PDF](312)
- 肝移植术后人群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
- 占俊杰,张 磊,杭小锋,宋少华,傅志仁
- 2023.16(10):1016-1020[摘要](124)[PDF](367)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早期恢复的影响
- 杨 洋,董 冲,高 伟
- 2023.16(10):1021-1026[摘要](144)[PDF](417)
- 8例肝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治经验总结
- 张 龙,饶建华,吕 凌
- 2023.16(10):1027-1031[摘要](138)[PDF](415)
- 肝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及预后分析——单中心临床研究
- 邱 健,黄 帆,王国斌,王 伟,吴若林,叶征辉,张兴华,赵红川
- 2023.16(10):1032-1036[摘要](129)[PDF](401)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李 溦,王 烨,李 楠,于美庆,高穆榕,杨傲然
- 2023.16(10):1037-1041[摘要](136)[PDF](384)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XCL16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及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 曾 真,彭夫松,王洪江
- 2023.16(10):1042-1048[摘要](156)[PDF](401)
-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 唐 杰,历 芝,魏 万,封紫玉,任 毅
- 2023.16(10):1048-1052[摘要](129)[PDF](345)
- 壮医经筋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机制研究
- 梁英业,王天翊,卢栋明,唐宏亮,陈 立,苏梦洁,何育风
- 2023.16(10):1053-1058[摘要](130)[PDF](371)
- miR-630对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谭 超,王 洋,苏建楠,赵建军
- 2023.16(10):1059-1064[摘要](118)[PDF](312)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分类及炎症因子水平与MPP合并气道黏液栓患儿预后的关联性分析
- 杨丽微,仇有喜,杨 松
- 2023.16(10):1065-1070[摘要](134)[PDF](351)
- 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 王雪星,何 媛,楚 杰,陈春梅,王羽丰
- 2023.16(10):1071-1076[摘要](149)[PDF](360)
- 血清睾酮、雌二醇及睾酮/雌二醇比值在生精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甘贤优,徐孔容,零潇宾,何泳志,杨 嫚,韦廷侣
- 2023.16(10):1077-1081[摘要](135)[PDF](377)
- 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恶性实体肿瘤二例
- 顾 蔚,胡海波,朱 伟,乔建林
- 2023.16(10):1082-1084[摘要](139)[PDF](414)
- 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一例
- 敖基兴,张建飞,刘国华
- 2023.16(10):1084-1086[摘要](178)[PDF](496)
- 广西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邓永青,戴丽英,张 馨,张馨月,韦所苏
- 2023.16(10):1087-1091[摘要](132)[PDF](416)
- 克氏棒状杆菌与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崔天玥,欧阳理权(综述),张胜初(审校)
- 2023.16(10):1091-1095[摘要](139)[PDF](364)
- 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在痛风中的研究进展
- 白冬雪,李 靖(综述),马利锋(审校)
- 2023.16(10):1096-1099[摘要](153)[PDF](378)
-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 莫柱宁(综述),黄 莉(审校)
- 2023.16(10):1100-1103[摘要](135)[PDF](336)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稿约
- 2023.16(10):-[摘要](160)[PDF](316)
本期目录
述评
器官移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题
论著
病例报告
护理研讨
新进展综述
-
- 2023年 第10期 目录、封面、封底
- 2023  .  16(10):    -
    [摘要](193)     [PDF](462) 述评
- 重视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 陈忠华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给全球各地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器官移植受者因长期免疫抑制,面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风险均高于普通人群。经过3年多的医学探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措施已取得一定效果。该文就病毒与人类的演化与适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治疗进行述评,为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
- 2023  .  16(10):    987-989
    [摘要](163)     [PDF](541) 器官移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题
- 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的研究进展
- 赖彦华,李甲志,杨建荣
- [摘要] 器官移植受者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是重型或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症率和病死率高于普通人群。探讨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进展对提高患者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文就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
- 2023  .  16(10):    990-994
    [摘要](157)     [PDF](510) - 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 郭晓红,李 宁,王明君,郭文萍,宁 媛,卫 芬,吕广娜,韩雪鸿,张嘉璐,李晞璠,杨锦慧,霍雨薇,成 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特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病毒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中心随访的肾移植受者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情况,以网络问卷方式进行问卷填写,对感染者年龄、性别、吸烟、共病情况(合并慢性病)、肾移植术后时间、病毒转阴时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免疫抑制方案、服用熊去氧胆酸及SARS-CoV-2抗体产生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和病毒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628例肾移植受者参加调查问卷,其中感染组476例,非感染组152例。感染组男女比例为1.9∶1,以轻型为主;合并1种及以上慢性病者占75.21%,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非/部分接种组和完全/增强接种组分别为300例和328例。在感染时距离末次疫苗接种的时间>6个月者占82.59%(166/201);200例肾移植受者感染后行SARS-CoV-2抗体检测,感染至抗体检测中位时间为47 d,IgG阳性或弱阳性者占48.50%(97/200)。病毒转阴时间与免疫抑制方案相关,含霉酚酸(MPA)类药物的免疫抑制方案病毒转阴时间较含咪唑立宾(MZR)方案长。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性别、肾移植术后时间、共病及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疫苗接种情况与性别及肾移植术后时间有关。结论 肾移植受者在各年龄段及术后不同时期对于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普遍易感,以轻型为主。感染后普遍产生SARS-CoV-2 IgG抗体。服用含MZR的免疫抑制方案较含MPA类药物方案感染后病毒转阴时间短。接种新冠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男性及肾移植术后时间较长的肾移植受者疫苗接种率高。
- 2023  .  16(10):    995-1001
    [摘要](156)     [PDF](456) - 新冠灭活疫苗预防肾移植受者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临床分析
- 李甲志,罗梅萱,邓瑞桦,庞飞雄,曹佩华,黄宝玥,赖彦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新冠灭活疫苗在预防该毒株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移植随访中心290例肾移植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史分为疫苗组(86例)和非疫苗组(204例),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进展量表分值评估患者病情等级,比较两组患者11种常见临床症状发生率、肺炎发生率、病情等级以及重症率。结果 两组患者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无症状和临床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和肌痛。疫苗组患者肺炎发生率、病情等级以及重症率显著低于非疫苗组(P<0.05)。结论 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超6个月后对肾移植受者免疫保护效果有限,但仍能降低肾移植受者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病情进展恶化风险。
- 2023  .  16(10):    1002-1005
    [摘要](134)     [PDF](481) - Paxlovid用于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单中心疗效分析
- 叶俊生,林芬望,解俊杰,舒 文,于立新
- [摘要] 目的 分析肾移植人群中应用Paxlovi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移植科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Paxlovid治疗(Paxlovid组)的肾移植受者16例,未接受Paxlovid治疗(常规治疗组)的肾移植受者54例。分析患者COVID-19转归、感染前后的血清肌酐(Scr)、尿蛋白水平,以及他克莫司与Paxlovid相互作用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确诊并开始治疗后,症状均逐步好转,无复发和死亡病例。Paxlovid组感染后第7天Scr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但感染后第14天、第30天两组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xlovid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感染前、感染后第14天、第30天的蛋白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xlovid组和常规治疗组COVID-19重型患者比例分别为37.50%(6/16)和0.0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axlovid组的他克莫司谷浓度总体水平平稳,2例患者停用他克莫司口服Paxlovid期间,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仍维持在10 ng/ml以上;2例患者恢复口服他克莫司后血药浓度高达20 ng/ml以上。结论 肾移植受者发生COVID-19后给予Paxlovid治疗能有效预防重症患者病情恶化,并有助于控制肾移植受者COVID-19引起的Scr升高,减轻COVID-19引起的肾功能损伤,安全性好。
- 2023  .  16(10):    1006-1010
    [摘要](144)     [PDF](444) - 阿兹夫定治疗肾移植受者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杨 猛,赵洪雯,徐泽良,罗 新,杨筱筱,肖东凯,周 强,李有赞,秦文瀚,徐小松
- [摘要] 目的 分析阿兹夫定治疗肾移植受者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65例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阿兹夫定治疗45例(阿兹夫定组),对症治疗20例(对症治疗组)。分析两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治疗后总病程时间、治疗7~10 d后症状好转率、治疗7~10 d后CT好转率、危重症转化率及药物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阿兹夫定组的核酸转阴时间为(12.98±5.77)d,治疗后总病程时间为(14.80±6.35)d,治疗7~10 d后症状好转率为93.33%,治疗7~10 d后CT好转率为80.00%,危重症转化率为11.11%,药物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停用阿兹夫定后好转。对症治疗组核酸转阴时间为(18.85±8.44)d,治疗后总病程时间为(20.00±9.82)d,治疗7~10 d后症状好转率为70.00%,治疗7~10 d后CT好转率为60.00%,危重症转化率为25.00%。阿兹夫定组核酸转阴时间、总病程时间、治疗后症状好转率均优于对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兹夫定治疗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肾移植受者效果好,安全性高,应合理调整剂量,防止肝功能损害。
- 2023  .  16(10):    1011-1015
    [摘要](134)     [PDF](312) - 肝移植术后人群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
- 占俊杰,张 磊,杭小锋,宋少华,傅志仁
- [摘要]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人群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 通过电话方式调查肝移植人群和慢性代偿性肝病人群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416例患者的住院率。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流行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新型冠状病毒阳性住院患者(6例肝移植术后,同期29例非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预后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移植人群和慢性代偿性肝病人群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住院率分别为5.57%(16/287)和4.65%(6/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组和非肝移植组住院患者年龄、发热、咳嗽等主要临床症状、临床分型、肺炎CT评分、住院天数、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2周和不良预后(接受有创呼吸支持或死亡)的人数比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状态未显著影响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肝移植手术史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预后风险评估中的意义有限,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2023  .  16(10):    1016-1020
    [摘要](124)     [PDF](367)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早期恢复的影响
- 杨 洋,董 冲,高 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19例儿童肝移植病例资料。根据术前1个月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核酸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阳性组(8例)和阴性组(11例)。对两组基线资料以及术后早期血常规、肝功能、FK506血药浓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性别、年龄、体重、小儿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物重量、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GRWR)、供肝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内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术后均无COVID-19发生,呼吸道症状、急性排斥反应及FK506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轻症感染对儿童活体肝移植受者早期恢复无明显影响。
- 2023  .  16(10):    1021-1026
    [摘要](144)     [PDF](417) - 8例肝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治经验总结
- 张 龙,饶建华,吕 凌
- [摘要]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诊治的8例肝移植术后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8例肝移植术后COVID-19患者中中型3例,重型5例,无危重型病例。所有患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5~21 d。1例患者出院后仍有低热,氧合改善不明显,再次收住入院治疗后康复出院。无中型/重型向重型/危重型进展病例。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是COVID-19易感人群,有进展为危重型病例的高危因素,科学合理诊治能够取得满意诊疗效果。
- 2023  .  16(10):    1027-1031
    [摘要](138)     [PDF](415) - 肝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及预后分析——单中心临床研究
- 邱 健,黄 帆,王国斌,王 伟,吴若林,叶征辉,张兴华,赵红川
- [摘要] 目的 分析肝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感染新冠病毒的肝移植受者(9例)、未感染新冠病毒的肝移植受者(10例)及感染新冠病毒的非肝移植受者(19例)在感染情况、预后、急性感染后期症状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肝移植受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肝功能受损较其他组更严重,免疫反应水平更低,急性感染后期临床症状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俯卧位通气的肝移植受者肝功能预后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受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肝功能受损更严重,免疫反应水平更低,急性感染后期仍存在较为显著的临床症状,接种疫苗、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改善预后。
- 2023  .  16(10):    1032-1036
    [摘要](129)     [PDF](401) 论著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李 溦,王 烨,李 楠,于美庆,高穆榕,杨傲然
- [摘要]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招募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代谢指标、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离床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65% vs 18.60%; χ2=4.074,P=0.044)。在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骨钙素(OC)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有助于促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运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代谢指标调节有关。
- 2023  .  16(10):    1037-1041
    [摘要](136)     [PDF](384)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XCL16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及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 曾 真,彭夫松,王洪江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CXC趋化因子配体16(sCXCL16)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KD)进展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招募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收治的55例DKD患者(DKD组)和54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5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sCXCL16水平,并分析其与DKD进展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DKD组和T2DM组血清sCXCL1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DKD组血清sCXCL16水平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DKD患者,大量白蛋白尿亚组血清sCXCL16水平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亚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XCL16水平与尿素氮(BUN)、肌酐(Cr)、尿白蛋白排泄(UAE)、评估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4 h蛋白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XCL16>18.50 ng/ml是促进老年T2DM患者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XCL16水平能有效鉴别T2DM和DKD[AUC(95%CI)=0.866(0.801~0.931),P<0.001],并能有效预测DKD患者发生终末期肾脏病(ESRD)[AUC(95%CI)=0.854(0.747~0.96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XCL16水平≥20.02 ng/ml是促进DKD患者发生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血清sCXCL16水平升高与DK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水平监测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
- 2023  .  16(10):    1042-1048
    [摘要](156)     [PDF](401) -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 唐 杰,历 芝,魏 万,封紫玉,任 毅
- [摘要] 目的 观察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术式将其分为三组:颈侧组24例,采用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正中组50例,采用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术式;腔镜组23例,采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术式。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美容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与淋巴结转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腔镜组(P<0.05)。与颈侧组和正中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腔镜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正中组和颈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腔镜组与颈侧组的非外科研讨会(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正中组(P<0.05)。颈侧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正中组(8.33% vs 36.00%,P<0.05),与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 vs 21.74%,P>0.05)。结论 与传统正中切口、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术式相比,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单侧甲状腺癌治疗,同时兼顾了切口的美容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荐。
- 2023  .  16(10):    1048-1052
    [摘要](129)     [PDF](345) - 壮医经筋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机制研究
- 梁英业,王天翊,卢栋明,唐宏亮,陈 立,苏梦洁,何育风
- [摘要] 目的 探讨壮医经筋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壮医经筋推拿组、假推拿组、假手术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其余三组均建立L5脊神经结扎(SNL)模型。于术后第1天开始对假推拿组(轻抚摸其双后肢)和壮医经筋推拿组进行干预,连续干预14 d,其余三组不予推拿或抚摸干预。于术前,以及术后1 d、3 d、14 d对各组大鼠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刺激回缩潜伏期(PWTL)。于术后第14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大鼠L4-6脊髓背角caspase-1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表达水平,采用微板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前五组大鼠PWMT和PWT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四组的PWMT和PWTL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4 d,壮医经筋推拿组的PWMT和PWTL高于模型组和假推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模型组脊髓背角组织caspase-1以及血清IL-18、LDH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假推拿组相比,壮医经筋推拿组脊髓组织的caspase-1以及血清中IL-18、LDH的表达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经筋推拿可减轻SNL模型大鼠痛敏反应,其机制与下调脊髓背角caspase-1表达,以及抑制细胞焦亡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 2023  .  16(10):    1053-1058
    [摘要](130)     [PDF](371) - miR-630对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谭 超,王 洋,苏建楠,赵建军
- [摘要] 目的 探究miR-630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cRCC患者86例,术中取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灶边缘>5 cm),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630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分析ccRCC组织中miR-630表达水平与凋亡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选择786-O细胞进行实验,设计miR-630 NC组、miR-630 mimic组和miR-630 inhibitor组(分别为miR-630的对照、过表达和抑制组),分析miR-630表达对细胞增殖活力、凋亡率以及凋亡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ccRCC组织中miR-630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高水平的miR-630与更大的肿瘤直径、高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ccRCC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ccRCC组织中miR-630表达水平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89,P=0.011),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6,P=0.004)。过表达miR-630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力,抑制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miR-630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力,促进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miR-630在ccRCC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的miR-630可抑制细胞凋亡,并与ccRCC患者的高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 2023  .  16(10):    1059-1064
    [摘要](118)     [PDF](312)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分类及炎症因子水平与MPP合并气道黏液栓患儿预后的关联性分析
- 杨丽微,仇有喜,杨 松
- [摘要]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炎症因子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气道黏液栓患儿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于佳木斯中心医院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168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支气管镜下查出气道黏液栓存在情况,将其分为MPP合并气道黏液栓组(78例)和单纯MPP组(90例)。根据病程2个月时影像学复查结果,将MPP合并气道黏液栓组患儿分为肺炎吸收缓慢组(35例)和肺炎完全吸收组(43例)。应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测定BALF中各细胞分类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ALF中白介素(IL)-2、IL-4、IL-8、IL-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P合并气道黏液栓患儿肺炎吸收缓慢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MPP合并气道黏液栓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MPP合并气道黏液栓组BALF巨噬细胞百分比、IL-4、IL-10水平低于单纯MPP组,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2、IL-8水平高于单纯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发热时间、较高的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促进MPP合并气道黏液栓患儿肺炎吸收缓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较高的BALF巨噬细胞百分比是抑制肺炎吸收缓慢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发热时间、BALF巨噬细胞百分比、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有效预测MPP合并气道黏液栓患儿肺炎吸收缓慢的发生情况(P<0.0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0%、75.00%。结论 联合发热时间、BALF巨噬细胞百分比、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有效预测MPP合并气道黏液栓患儿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 2023  .  16(10):    1065-1070
    [摘要](134)     [PDF](351) - 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 王雪星,何 媛,楚 杰,陈春梅,王羽丰
-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的2 09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RT形成情况分为CRT组(有CRT形成,n=178)和对照组(无CRT形成,n=1 91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图形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该组病例CRT的发生率为8.50%(178/2 0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TNM分期为Ⅰ期作参考,Ⅱ~Ⅳ期是促进CR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合并感染、高脂血症、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史、使用激素,以及较高的D-二聚体水平是促进CR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95%CI)=0.856(0.824~0.889),P<0.001]。Bootstrap自助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指数为0.824;校准图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TNM分期、合并感染、使用激素、高脂血症、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史以及D-二聚体水平是恶性肿瘤患者CVC置管后发生CRT的独立影响因素。该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CRT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2023  .  16(10):    1071-1076
    [摘要](149)     [PDF](360) - 血清睾酮、雌二醇及睾酮/雌二醇比值在生精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甘贤优,徐孔容,零潇宾,何泳志,杨 嫚,韦廷侣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睾酮、雌二醇(E2)及睾酮/E2比值在生精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750例男性的临床资料。其中精液质量正常者300名(正常对照组),生精功能障碍者450例。根据精子总数,生精功能障碍者分为轻度少精组、重度少精组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每组150例。分析精液质量正常者性激素指标水平的百分位数分布情况。比较四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总睾酮(TT)、E2、游离睾酮(FT)、TT/E2比值和FT/E2比值。结果 精液质量正常男性TT和FT的均值分别为504.50 ng/dl和10.28 ng/dl,第5百分位数值分别为273.28 ng/dl和6.70 ng/dl;TT/E2比值和FT/E2比值的均值分别为15.75和0.32,第20百分位数值分别为10.06和0.23。随着生精障碍严重程度加重,FSH水平呈上升趋势,E2、TT和FT水平呈下降趋势。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TT、FT、E2水平以及TT/E2比值、FT/E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FSH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少精组和重度少精组(P<0.05),FT水平、FT/E2比值显著低于轻度少精组和重度少精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少精组相比,重度少精组FSH水平升高,TT、FT水平以及TT/E2比值、FT/E2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少精组FS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F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精功能障碍评估中血清FT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指标,TT和FT参考值下限分别为273.28 ng/dl和6.70 ng/dl;TT/E2比值<10.06可作为治疗界限值。
- 2023  .  16(10):    1077-1081
    [摘要](135)     [PDF](377) 病例报告
- 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恶性实体肿瘤二例
- 顾 蔚,胡海波,朱 伟,乔建林
- 2023  .  16(10):    1082-1084
    [摘要](139)     [PDF](414) - 原发性宫颈印戒细胞癌一例
- 敖基兴,张建飞,刘国华
- 2023  .  16(10):    1084-1086
    [摘要](178)     [PDF](496) 护理研讨
- 广西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邓永青,戴丽英,张 馨,张馨月,韦所苏
- [摘要] 目的 调查广西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2023年1月至6月该院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分3个时间段(2月、4月、6月)进行调查,每次按照实际开放床位数的30%进行抽样。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共调查2 724例患者,护理总体满意度为75.70%。影响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前5位因素分别是护士操作技术[OR(95%CI)=7.293(4.395~12.101)]、特殊检查注意事项讲解[OR(95%CI)=6.529(4.230~10.079)]、床头铃呼叫时护士提供帮助[OR(95%CI)=6.404(4.566~8.984)]、病房管理工作[OR(95%CI)=6.070(2.006~18.371)]以及订餐方法和就餐时间介绍[OR(95%CI)=5.437(3.294~8.977)]。结论 医疗单位应加强健康指导方面的培训,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2023  .  16(10):    1087-1091
    [摘要](132)     [PDF](416) 新进展综述
- 克氏棒状杆菌与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崔天玥,欧阳理权(综述),张胜初(审校)
- [摘要]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是肉芽肿性乳腺炎(GM)中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高度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该疾病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化脓性脂肪肉芽肿,由中性粒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包绕形成中心脂质空泡,其中含有稀疏的革兰阳性细菌容易被遗漏或忽略。该文就克氏棒状杆菌与CNGM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2023  .  16(10):    1091-1095
    [摘要](139)     [PDF](364) - 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在痛风中的研究进展
- 白冬雪,李 靖(综述),马利锋(审校)
- [摘要] 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浓度升高,尿酸钠晶体在关节、肌腱和周围组织中沉积,从而导致炎症性关节炎间歇性发作。Toll样受体是先天免疫系统中模式识别受体的一种。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过饱和的尿酸钠晶体在血液中析出,并与巨噬细胞产生作用,导致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聚集,从而激活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释放IL-1β、IL-6、TNF-α等炎性因子和蛋白酶,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该文以痛风及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为主线,综述了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与痛风的相关性以及以该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治疗方法。
- 2023  .  16(10):    1096-1099
    [摘要](153)     [PDF](378) -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 莫柱宁(综述),黄 莉(审校)
- [摘要]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在肝癌中异常表达,作为肿瘤催化分子在肝癌的增殖、侵袭、凋亡和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从PIN1的分子结构与功能、PIN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2023  .  16(10):    1100-1103
    [摘要](135)     [PDF](336) -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稿约
- 2023  .  16(10):    -
    [摘要](160)     [PDF](316)